7月8日,國家版權局“下狠手”發布了《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要求7月31日前,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在各網絡音樂服務商平臺必須全部下線。這一舉動使得人心惶惶,人們預感網絡免費音樂時代即將終結。
而除免費音樂外,放眼互聯網其他領域:免費電子書、免費新聞、免費電影等,為這些數字出版產品付費也已是大勢所趨。問題的癥結不在于該不該付費,而在于這些數字產品生產者該怎樣優化自己的內容、注重用戶體驗,讓用戶心甘情愿為其買單。
免費下載音樂時代將終結
國家版權局此次發布的通知,被譽為史上最嚴厲打擊網絡盜版音樂的行動。雖然該通知本身并沒有規定必須收費,但網絡音樂服務商如何才能獲得版權人授權?回答這個問題,十有八九繞不開付費這個話題。
過去近十年里,“數字付費音樂”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大肆討論一番,而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而這次通知發布之后,據記者調查了解,在限令期內,16家直接提供內容的網絡音樂服務商主動下線未經授權音樂作品220余萬首,其中,僅百度音樂、多米和一聽音樂這三家平臺就共下線160多萬首音樂作品。
此次不再只是“狼來了”,而是“動真格”了。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稱,運營商給權利人付費拿到授權后,可向使用者收費,也可不向使用者收費,而通過廣告收入來彌補成本,但“音樂有償下載幾乎是必然的”。
互聯網產品“免費”現象終將改變
作為一種載體,網絡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承載海量內容,平攤到每件作品上的承載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計;作為傳播渠道,網絡幾乎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可以隨時隨地即時傳播。這兩項天然優勢,使得互聯網復制、儲存、承載和傳播的成本都接近于零,加上網絡資源極其豐富,網站之間競爭激烈,免費下載成為通行的做法。
然而,免費下載使得傾注了創作人時間、精力和才學的好作品無辜躺槍,給產品創作者造成了巨大損害,間接重創了各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在網絡上,創作者們為生產作品付出巨大的財力、時間和智力成本,但是作品一旦公開出版發行,網站不花費一分錢、不費吹灰之力就拿過去轉載傳播。導致生產者的產品被傳播者拿走,產品產生的市場成果也主要被傳播者獲得,而這顯然違背了市場競爭中的公平原則。要想市場持續有序地發展,保護生產者的版權,互聯網產品“免費”現象終將改變。
如何讓用戶心甘情愿為數字產品買單?
數字出版產品的免費時代終將終結,這一點毋庸置疑。任何優質的內容,都值得受眾給予基本的尊重,而另一方面,數字產品生產者也應及時做好轉變——既然用戶吃慣了免費午餐,收費的午餐只有用更加豐盛的口味和更加便捷的獲取方式,才能留住人們的心。
以電子書為例,免費電子書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要想讓用戶為電子書付費,該怎樣做呢?北京圣才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才教育)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即要想讓用戶付費,必須要做到內容優質、注重用戶體驗、不侵犯創作者版權。
首先,優質和原創內容是付費電子書閱讀市場的出路。圣才教育積淀十二年考試輔導資料與經驗,擁有強大的圖書(e書、題庫)編輯團隊。針對各種考試和經典教材推出的多媒體題庫和e書重點突出,考點命中率高。其中,圣才題庫涵蓋市面上所有試題,包括歷年真題、教材課后習題、高校題庫等,題庫中部分真題反復被考試選作真題,最多的試題已經被采用為真題十幾次,受到廣大考生的高度評價。且很多圣才e書題庫插入視音頻等在線課程,使閱讀更加靈活可感。
其次,注重用戶體驗更能俘獲用戶的“芳心”。圣才教育的電子書產品站在用戶角度出發,不斷探究創新,目前已制作出可交友互動、直播答疑的720度旋轉的3D電子書,很好的滿足了用戶學習交友、互動分享的各種需求。
最后,尊重網絡版權保護,積力于打造互聯網健康生態。圣才教育提供多種數字出版合作方案,多次在一些出版界云集的大會上表示出與廣大出版界同仁合作的誠意,積極促進網絡版權的保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