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發現心理臺風眼效應的“卷入”變式
據2013年美國地質調查報告(USGS, 2013)顯示,中國是世界上的鉛、鋅生產國。然而,鉛鋅礦的開采和冶煉活動亦是重金屬污染的重要來源(Horvath & Gruiz, 1996; Tong, Schirnding, & Prapamontol, 2000),對環境健康構成重大威脅。令人疑惑的是:在鉛鋅礦污染情景中,通常那些沒有直接受到健康威脅的群體(如政策制定者或公共事務管理者)堅決反對在無保護性措施的情況下進行鉛鋅礦開采(即,三令五申嚴禁個人私自開礦);而那些直接受到健康威脅的群體(如礦主或礦工)反而無視法規法律的禁止,無視自身的健康風險,仍堅持“頂風”開采私人鉛鋅礦。
李紓研究組(Li et al., 2009)在汶川地震的研究中曾發現在時間維度上,個體越接近高風險時段,心理越平靜;在空間維度上,個體越接近高風險地點,心理越平靜,并假“臺風眼”這一氣象名詞將此發現形象地命名為心理臺風眼(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效應。
為了嘗試解釋鉛鋅礦開采現狀所示的這一令人迷惑的現象,也為了嘗試能否從“心理臺風眼”的視角解釋這一現象,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李紓研究組的研究人員對生活在鉛鋅礦區的村民如何認知鉛鋅礦風險進行了實地調查,從中發現了一個心理臺風眼效應的“卷入”變式(The “involvement” vers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 effect)。
該研究的調查地為湘西鳳凰縣某鉛鋅礦區。該礦區開采歷史悠久,坐落于一個行政村內,當地村民就生活在礦區內。在調查執行期間,當地官方礦場已經關閉,但是村民的私人小礦卻仍在持續開采,造成的環境污染已經破壞了當地的水源和土壤質量。該村共有村民346戶,研究采用入戶調查的方式,每戶隨機選取一人,最終共有217名礦區村民(男性占42.3%;女性占57.7%)完成了本次調查。
圖1 采礦卷入度與風險認知(5點評分,分數越高表示被試的風險認知水平越高)
首先,該研究對卷入度(Involvement)與村民開礦風險認知(Risk perception)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索。其中,采礦卷入度是通過當地村民身份的分類來測量的。根據當地村民參與礦業開采工作的不同程度將其分為四類:礦主(自家土地能夠出產礦石的村民);礦工(在小礦廠打工的村民);礦工和礦主的家屬;以及未參與開礦的村民。其中,礦主參與度,礦工其次,礦工家屬再次,普通村民則并未參與礦業工作。據此,我們將這四類村民的劃分視為采礦卷入度的測量指標。而風險認知的測量則采用經典的心理測量學范式進行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民眾在風險認知上表現出明顯的心理臺風眼效應,不同村民的風險認知水平存在顯著差異(F (3, 213) = 3.04, p < 0.05, η2 = 0.04),事后檢驗表明礦主與礦工的風險認知水平,而未參與開礦的村民風險認知水平(見圖1)。我們將這一結果所稱為心理臺風眼效應的“卷入”變式,即,村民對風險的認知并不隨著卷入風險事件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反,村民卷入風險事件的程度越大,村民對風險的認知反而越低。該結果有悖于人們的直覺推斷,毫無疑問,礦主和礦工每日與重金屬污染源的接觸最多,健康損害也是的,但是他們對重金屬污染似乎卻也是最不擔心的,風險認知水平。
圖2 采礦風險認知結果方程模型圖。所有路徑均顯著(p < 0.01)
其次,該研究采用結構方程建模的方式進一步探索了造成該現象的可能原因。研究結果表明:1)獲益感知(Perceived benefit)和損失感知(Perceived lost)均對村民的風險認知產生顯著影響作用:感知到從采礦中獲益越多的個體,采礦風險認知水平越低(p < 0.01);感知到從采礦中損失越多的個體,采礦風險認知水平越高(p < 0.01),即,造成心理臺風眼效應卷入變式的主要原因是獲益感知歪曲了(Distort)村民的風險認知水平。2)被歪曲后的風險認知可以進一步影響村民對開礦有關政策的支持度(p < 0.01)。擬合模型的結果(GFI = 0.90,CFI = 0.92,TLI = 0.90,RMSEA = 0.06)如圖2所示。
此次心理臺風眼效應卷入變式的發現對環境問題中的風險溝通與風險管理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當前,在制定決策前廣泛征求民意已經成為風險溝通的必備流程,然而心理臺風眼效應卷入變式的存在卻有可能使人們在表達民意時受到所處狀態與所獲利益的影響,出現行為偏差。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更加重視決策前進行的多方征求意見,并謹慎開展調查。總之,該變式的發現將有助于理解人們如何抵抗來自自然、疾病和這個變化莫測星球上其他威脅的侵害。
該研究部分受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國民重要心理特征調查》(2009FY1101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201163),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KJZD-EW-L04)和中國健康環境與發展論壇的資助。研究論文已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在文章正式發表前,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業以“The huge paradox at the heart of how people think about environmental risks”為題,對該研究做了深度報道。
Copyright©2007–2024 www.dj998.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學習網 版權所有
全國熱線: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